×
联系我们
  • QQ客服
  • 客服电话
    4008786641
  • 官方微信
  • 现代客服
返回顶部
.clear

媒体中心

Shendi.org

研发中心

Shendi.org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

文章来源:未知作者:创新南京
时间:2020-07-27 15:41 访问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7月23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国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已正式对外公布。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先生,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先生,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先生。下面,先请徐南平先生作介绍。
 
徐南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政策吹风会。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也就是中关村的前身,拉开了我国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序幕。
 
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好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积极推进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创新,坚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坚持聚焦特色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形成了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为我们国家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开放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多形式、广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成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的窗口。
 
进入新时代,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的举措,强调要大力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转移转化,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要支持高新区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强调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强调要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区域新的创新增长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强调要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服务,坚持绿色发展、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
 
《意见》明确要加强党对国家高新区的统一领导,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分类指导、加强动态管理。《意见》要求国务院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国家高新区的规划引导、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国家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所在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国家高新区建设的主体责任。
 
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抓紧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确保落实到位。谢谢。
寿小丽:
 
下面我们开始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此次印发的《意见》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全面进行部署,请问科技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意见》的落实?近期有哪些重点工作将会展开?谢谢。
 
 
包献华:
 
总的来说,意见稿已经发布了,内容涉及到高新区的方方面面,应该说是今后一段时间指导高新区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所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个地方抓好《意见》的落实。近期我们考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意见》的宣贯工作。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做好《意见》的宣传和解读,让各个方面了解、理解《意见》的实质精神和内容。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能够多多关注支持高新区的工作,帮我们营造《意见》落实的良好舆论环境。
 
第二,抓好《意见》的落实。一方面,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细化责任分工,抓好相关政策的细化和实施办法工作,来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另一方面,积极指导并推动各个地方、各个高新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提出落实意见的具体举措,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举措落细落实落地。
 
第三,加快省级高新区的以升促建工作,在进一步优化国家高新区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将按照程序指导并支持有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来扩大高新区的规模,更好地发挥其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四,做好高新区的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我们要研究制定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分类评价考核办法,核心就是要建立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高新区的健康发展。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谢谢。
 
徐南平:
 
这个问题非常好。从1988年到现在,已经32年,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时间,一直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样一个初心,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坚持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从经济角度来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支撑和新的增长点,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国家高新区从无到有,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GDP占全国的GDP12.3%,税收大概11.8%,这是国家整体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支撑。
 
高新区在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实际上最大的贡献之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只要在高新区工作过的人都知道,30多年来,我们看到过去一个个城郊结合部、荒草地,现在都变成了一座座科技新城。如果朋友去苏州园区去过的话,可以看出是一个现代园区,但是建设之初实际上是一片沼泽地。所以,高新区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如果让我简单概括,三个关键词可以体现国家高新区在国家发展的地位:这三个关键词就是三个高地,一个是创新高地、一个是产业高地、一个是人才高地。我们讲高新区是创新高地,可以看出来,从创新投资来看,2019年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研发支出是8259亿元,这个数字占全国企业整的投入的话是50%,半壁江山。高新区生产总值比例占到6.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从创新产出来说,有很多,我举一个例子,2019年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占全国的37.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4.7%。每1万人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3倍。所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来说,我们高新区应该是国家创新高地。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产业高地,主要是集中在企业注册和产业发展。我们国家高新区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8.1万家,这个是占全国的35.9%,1/3强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5.1万家,占全国的33.6%。我们共有国内外上市企业1476家,其中中小板308家,创业板42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53家,特别是科创板我们高新区的企业上市占到全国的75.7%,可以看出来,产业这一块是占比是很高的。
 
2019年,高新区新注册企业61.9万家,同比增长32%。发展势头非常强。通过这些努力,国家高新区涌现了一批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比如大家知道的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大疆、科大讯飞等等一些企业都是在高新区培养起来的,从很微小的企业到世界级的企业。我们还培育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比如我们国家的光伏产业规模全球第一;风电产业全球第一;现代能源汽车产业几乎占到全国一半。信息产业、高铁产业都是世界级的产业,主要是在高新区培育出来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国家高新区是我们国家的产业高地。
 
第三个是人才高地。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大概2213万人,其中这两千多万人中,大专学历占到59%,本科以上学历占到38%,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大概为822人/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万人有800多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13.8倍,可以看出人才高度集聚。
 
高新区体现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所以高新区发展应该属于全国领先水平。大家都在发展顺境中看不出,到危机的时候就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机高新区就逆势增长,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高新区也表现出逆势增长势头。凭借科技创新能力,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我报一个数字给大家看看。今年5月份,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工业增产值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这两个主要指标和去年是两位数的增长。出口总量是3190亿元,同比增长13.7%,净利润1908亿元,同比增长8.4%。从这个两位数增长的数字可以看出高新区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2656万人,同比增长2.1%。疫情期间,一季度是最困难的时候,复工复产就业问题非常紧张,我们高新区在这个同期增长2.1%。新增就业人员一季度50.8万人,同比增长6.7%,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能够有一个逆势增长是非常了不起。整体来看,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了丰富的经验。谢谢。
中新社记者: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请问北京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中,将怎样发挥中关村的作用,相应采取哪些举措?
 
 
许强: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区,1988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建设。中关村经过32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将集体学习放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19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收入达到6.6万亿元,过去32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应该说创造了发展的奇迹。2019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占北京市GDP达到29.4%。新经济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达到36.1%。中关村去年有“独角兽”企业81家,在全球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硅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每天在中关村新设立的科技企业超过50家,全国40%的风险投资活跃在中关村,活跃程度仅次于美国硅谷。特别是这些年来,中关村作为先行先试的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政策在中关村先行先试以后,在全国推广。
 
这次《若干意见》指出,要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向,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中关村要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支撑。
 
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和人才,中关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下一步关键是要释放这些创新创业的活力,将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一是一体化推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的发展,前瞻布局高精尖产业体系,明确十六园分园主导产业定位,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组团。
 
二是探索新的科研组织形式,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前沿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三是充分运用应用场景。这次北京推出了“五新”,即新基建、新消费、新服务、新开放、新场景,要通过新场景带动中小企业底层技术的迭代升级和示范推广。
 
四是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和服务。中关村众多企业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在硬科技上不断提升竞争力,将中关村打造成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的摇篮。
 
五是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要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培育和引进标杆型孵化器。
 
六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弘扬勇于创新、产业报国、包容自信的中关村创新文化,在新时代支持企业家不断加强诚信和扩大国际视野。
 
谢谢。
 
香港now宽频电视记者:这次《意见》中提到2025年还有2035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请问提出的时候是否已经把疫情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考虑在内?谢谢。
 
徐南平:
 
我们这次提的目标是两个阶段的目标,一直到2035年,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目标。总体来说,疫情对全世界的经济都会发生一些影响,但是我们的影响从现在到2035年15年的时间,实际上影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另外,我给大家报一个数据,今年5月份高新区已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该说对这个目标不会有大的影响。谢谢。
 
总台国广记者:这次意见提出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同时要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请问科技部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徐南平:
 
谢谢你的提问,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规划之一。请贾敬敦主任回答一下。
 
 
贾敬敦:
 
感谢您对高新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注。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正如刚才徐部长谈到的,应当说是高新区30多年发展一个重要的成效,就是高新区培育了一大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成为了高新区一个重要的职责。
 
到2019年底,全国的高新区聚集了8.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到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35.9%,可以看出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作用。大概有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聚集于国家高新区,占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33.6%。在这些科技型企业之中,走出了一大批的科技型领军企业。这一次《意见》又把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部署,从科技部的角度,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作。
 
第一,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一是要围绕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所得税优惠的政策,做好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税收政策。二是积极探索复制在自由贸易区和自创区已经成功试点的政策,把它应用于国家高新区,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和落实,以及政策的创新,进一步激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的活力,助力它们高质量的发展、快速的成长。
 
第二,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服务工作。这项工作是科技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推动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针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依托这个系统能够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的便利化服务措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提供一个便利化的机制性安排。另一方面,要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能够推出若干专业化的服务,来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链条。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设,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和成熟壮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的、专业化的服务,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第四,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这一点上,要把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政府这个角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的成长。
 
另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既包括创新要素能够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也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积极探索专业化的服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金融工具,包括形成批次化的、专业化的服务工具,来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知道,这份《意见》是时隔近30年后国务院再次发布的关于支持国家高新区政策性文件,和过去的《意见》相比,这份文件有哪些亮点?
 
徐南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和有关部门起草文件的时候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这次意见文件起草过程大概经历了两年时间,应该说充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所以我们在高新区下一步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上,都有很多突破,文件中都有体现。但是我想跟记者朋友们交流一下,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国家对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定位,大家看文件就可以看到,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这个新的定位内涵非常丰富,意义非常重大,实际上就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总目标。为什么这样说?大家知道,发展一直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发展成什么样?另外,就是怎么实现这个发展,这就是发展目标和路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际就是我们国家必须从过去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一个动力机制的转变。创新驱动战略是十八大提出的,实际是一个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路径,要走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也是一个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重大任务全国都要努力,但是谁来做示范,这次国务院《意见》明确提出,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就是说创新驱动做得好不好,看哪里?就看国家高新区,学习谁?就学习国家高新区,我觉得这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一个历史使命。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这就是发展目标的问题。这次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我们高新区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因为中国地方很大,发展不可能是同步的,谁先行?国家高新区要先行,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所以这是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这次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高新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这是给高新区一个新时代的新定位,也是高新区未来的历史性责任,要承担起为国家创新发展探路、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大责任。我们既感到非常光荣,也感到任务非常艰巨。所以今后高新区发展得好不好,就是两个指标,创新驱动是否能够做示范,一个地区的高新区是不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做得最好,能够有别人学习的经验和模式。在高质量发展上,是不是走在前列,这是判断高新区做得好与不好的一个根本性的指标。所以,我希望今天能够交流这个问题,希望各级政府、科技部门、高新区要明确这次文件这两处定位的内涵,把这个历史性的责任扛在我们肩上。我也非常希望今天在座的朋友们对高新区这两个定位在国家层面的历史意义和历史责任能够更多的宣传。这是30年出一个新文件必须要管长远的定位。
 
具体的举措都是围绕这两处定位制定的,我简单说一下。第一是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过去我们高新区主要是产业集聚,集聚产业资源,北京中关村科教资源在中关村集聚很多,其他高新区也要做到这样,就是当地高校和科教资源必须向高新区集聚,如果科教资源不能充分集中,这就不能成为高新区。
 
第二是突出科技型企业培育。刚才贾敬敦先生已经谈到,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任务。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高新区一定要成为科技型企业的栖息地,栖息地是什么概念?通俗地讲,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上一个好学校,因为希望他尽快成长。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好的环境会让企业成长得更好,所以我们希望高新区一定要成为科技型企业最佳的聚集地,在这边得到更好的服务,成长得更快,像华为这些企业都是在高新区成长起来的,这是第二个突出。
 
第三是突出产业迈向中高端。这是我们国家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的标志是能不能培育出世界级的创新产业集群,这是我们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
 
第四是突出改革开放创新。实际上高新区30多年发展就是“改革、开放、创新”这六个字综合的结果,我们叫“六字真经”。未来高新区的发展一定还要把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好。坚持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营造一个最优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前天和企业家座谈的时候,明确提出我们要什么样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市场化、法治化,同时也是国际化的,这就是对高新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营造这样一个好的创新环境。
 
第五是突出绿色发展,这是“五位一体”的本质要求。我们高新区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标准和底线就一定是绿色发展。
 
第六是突出分类管理。因为我们国家不同区域都要建高新区,指标不能都一样,有世界园区还有特色园区,同时还要有进有出。所以政策上的亮点都是围绕着两区的发展定位展开的,所以我想谢谢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也希望朋友们对两区能够有更多的探讨。谢谢。
中评社记者:刚刚部长提到建设绿色生态园区,我们看到这个《意见》中指出,要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入驻?请问这一安排出于哪些考虑?谢谢。
 
徐南平:
 
我简单的回答一下,实际上绿色发展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一定要到位,就是为什么要建设绿色发展。这次在文件上专门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本质要求。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就是加了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点非常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非常关心,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个本质要求。
 
第二,坚持绿色发展是国际上的大趋势。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纽约与多个国家首脑签订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我们专门有一个落实的方案。203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国际上现在已经变成全球发展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内涵,有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所以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过,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所以要坚持绿色发展,也是国际上大家共同努力的一种方向。
 
第三,我们这次定位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五位一体”的发展。绿色发展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底线,如果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根本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发展必须是我们一个底线。
 
第四,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有蓝天、有清洁的水、清洁的空气,这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如果不坚持绿色发展的底线,人民群众不答应。所以,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发展一定是我们的标志,更是我们的底线,这一点在认识上一定到位。所以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所有高新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把这个牢牢挂在我们心上,这是一个底线,这方面出了问题绝对不能答应,管理部门不能答应、群众也不能答应。
 
另外,绿色发展实际需要技术支撑。科技部按照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年也加大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力度,我们也在一些高新区,比如我们最近安排高新区能不能所有的废水全部零排放,彻底解决水的问题,我们现在与四个园区进行这方面的试点,把技术集成以后,慢慢推广,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力度,就是技术上要有支撑。另外,管理上要下真招儿,就是进和出的问题了。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入驻,这个进口关一定要把住,同时出口关也要把住,我们不安全的产品不能出去,不清洁的水不能排出去,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不能排出去,所以在这方面要有自觉性,如果有高新区出现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就要给清除出队伍。讲底线就是这个意思,突破了底线,就不能在这个队伍中存在,所以在管理上一定要严格要求。所以,这次这个文件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一定要把“五位一体”整体布局落实到位,这个落实到位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这样一个要求和底线。谢谢。
(来源:中国网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