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QQ客服
  • 客服电话
    4008786641
  • 官方微信
  • 现代客服
返回顶部
.clear

媒体中心

Shendi.org

研发中心

Shendi.org

创新没有“窘境”——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之道

文章来源:未知作者:深地智能研究院
时间:2019-06-17 16:25 访问量: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是业内非常热门的词语,尤其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创新的形式激发科研院所活力,有效协同体制内资源,与市场进行有效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出一大批原创技术成果从知识到论文,到专利,到产品,再到市场完整的过程,新型研发机构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关键的融合和承接作用

 

新型研发机构区别于传统国立研发机构往往体现在一个字,但为了弄清如何“新”,我们必须从头开始,先看看建国以来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体制的创新是如何做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然后就新型研发机构的“”如何体现,有什么样的作用,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创新(蓝海战略模型),目前国内有哪些创新的案例和做法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享可以让更多的人和机构关注到和参与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中来。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
 
 
 

 

1.第一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体制从0到1,从无到有,参考苏联经验,开局、搭架子,建立机制,轰轰烈烈,并在1978年对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1949-1978年,我国现有科研院所体系基本架构起始于建国初,主要借鉴苏联经验,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相对垂直的结构体系

 

这时,国立科研院所、大学、工业部门与国企、国防部门的科学技术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基本上在体制内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另外,这个体制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相对封闭的垂直结构体系,之间的交叉和协同较少。

 

1978-1985年,揭科技体制改革序幕。国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期进一步明确“科学进步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财政科技拨款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供给制

 

1978年被称为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的春天。3月18日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提出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1988年,小平同志重申并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第一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位。

 

1978-1985年期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供给制,科技拨款按照单位和机构进行拨付,国家的科研体制也主要受苏联体制影响,采取类似行政管理体制的方式运行。

 
 

 

 

 

【评语】创新的角度而言,这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是在建国后一张白纸上进行的,通过模仿+微创新”来实现创新,用别人的实践和理论在全新的地域和市场上进行实践。

2.第二阶段

 

从1985年开始,中国科技进入历次改革时期,历经30年,科技体制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努力打破原来相对封闭和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广泛涉及到拨款制度改革、开拓技术市场、科技兴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产业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方面面。

 

 

 

1985-1992年,在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拨款制度改革,开拓技术市场入手,科技面向经济。

 

1992-1998年,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1998 年在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1998-2004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走向。政策供给集中在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

 

2005-2012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二是深化科研机构改革, 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三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12-2015年,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是本次改革的关键。在这次改革中,林林总总近百项的国家科技计划被优化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新五大类科技计划。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发布,进一步激活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鼓励大家深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评语】创新的角度而言,这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结合区域实践具体的各个环节和分项上进行扩充,新设,调整,细化,并着重在最有价值的点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试错,这基本符合蓝海战略式创新的做法。

蓝海战略是经典竞争战略模型之一。是指通过深刻的洞察客户需求,找到客户的独特的价值主张画出客户的价值要素,并与行业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曲线。目的是打破现有产业的边界,在一片全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开拓的战略。这个战略模型由韩国金伟灿等2000年在《蓝海战略》一文中提出,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新型研发机构”的案例详细讲解

 

蓝海战略一般在企业的商业活动中运用比较多,用在非盈利组织中的还比较少,但其思路其实可以被非营利组织的借鉴和使用,尤其是研究和明确政策牵引目标、有针对性的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

 

3.第三阶段

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三步走实现科技强国。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并提出三步走战略。尤其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这时,“新型研发机构”这种面向市场的新研发机构形式正式出现在国家纲领性文件中,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的背景下,将在继续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中的承担关键角色。

【评语】蓝海战略式创新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新增/删减/增强/减弱不同的价值要素,并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画出一条自己的、差异化的价值曲线,新型研发机构在思考创新的问题时,可以参考这个工具。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实践
 
 
 

 

1.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都提出“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这类机构萌芽于21世纪初期的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一般是指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独立法人组织。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面向市场,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人才培养与团队引进等方面特色鲜明。

 

在中国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浪潮中,孵化器(点击以往文章:如何定义孵化器未来:科技与浸入式孵化器》)已经高度成熟,需要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承载一部分“核心技术产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孵化”的功能,深度帮助更多的技术、专利、成果通过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转化为产品、服务、初创企业,而新型研发机构就是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的重要和核心机构。

 

 

 
 

 

 

 

2.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科研机构的异同


按照我们的理解,“新型研发机构”承载着将市场需求,体制内外科技资源,资金,人才,产业技术开发进行融合的职责与功能(三融合,融体制,融资源,融市场)可以打破各类组织的边界,让资源流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需求流动),可以解决在原来边界分明的组织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让技术变产品走向市场。

 

3.新型研发机构创新

 

本文开头提到,新型研发机构的特点就体现在它的“”上,运用上文提到的蓝海战略创新模型,我们从客户需求核心价值要素价值曲线,来看目前当前的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
 

客户需求: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而言,需求就是指努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核心价值要素: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梳理,我们认为,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而言,体制身份、国资背景、品牌、资源、市场化程度、灵活激励机制、金融工具(包括基金)、完整创业服务、孵化空间、科技实业、科技园区、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团队活力等是他们解决需求的核心价值要素。

 

价值曲线:以我们目前调研过的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础,我们挑选了4家优秀的机构,列出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创新点,并画出他们的价值曲线。下图中就是这4家机构在上述价值要素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这4家机构都有自己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4.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的案例

 

(1)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199612共建的、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事业单位,双方各占50%股份,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研究院占地面积1.6万平米、建筑面积3.2万平米,1999年8月落成使用

 

研究院创立了“四不像”理论,即:研究院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研究院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研究院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研究院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创新点

(1)双方共建、体制机制创新;

(2)面向市场、面向科技成果转化;

(3)有激励有考核;

(4)率先应用金融工具(基金);

(5)最先走向资本市场(借道通产丽星上市);

(6)培育科技实业及科技园区。

 

 

(2)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科院科技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经过十二年发展,深圳先进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由九个研究平台、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 

创新点

(1)三方共建、理事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2)多研究平台,模式复制;

(3)基金;

(4)培育科技实业及科技园区。

 

(3)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9月27日,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是江苏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创新点

(1)成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研院本部为“无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聘用人员。实行的“合同科研”突破以往财政对研究所的支持方式,不再按项目分配固定的科研经费,而是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科研绩效决定支持经费,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为强化市场化手段,成立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设立了研发投资基金。通过参股等方式,培育专业研究所成为专业(上市)研发公司;通过投资等方式,引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合资等方式引进全球研发公司。

(2)建立36个专业研究所,实行“一所两制”,同时拥有在高校院所运行机制下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独立法人实体聘用的专职从事二次开发的研究人员,两类人员实行两种管理体制。研究所既可以是公办,也可以是民营;既可以是事业法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各研究所拥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让科技人员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收益,有效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情。

(3)尝试“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建立专业研究所。自2016年以来,以此方式建立的研究所合计总投资超过33亿元(不含研发建筑场所投入),其中地方园区投资约占85%,启动研发项目36项,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衍生孵化企业8家。

(4)在团队层面,推行“项目经理”制,面向全球招聘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并赋予其组建研发团队、使用经费的充分自主权。

 

 

(4)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将北京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指示,并结合当前创新竞争本质上已演化为创新体系竞争的新形势,北大、清华、中科大、中科院等14家学术单位和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于2014年8月28日联合创建了公益性“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实际发起方为北京巿科委和海淀区)。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BICI)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NGO组织),旗下主要有4个运营平台,其中协同创新控股公司运营基金、产业园、孵化器3大板块。

 

按照行业组建若干协同创新中心,中心成员共建中心专属的子基金,中心与子基金评估课题,子基金领投、知识产权基金跟投、政府配套资助。组建若干专业研究所,根据课题需要组建跨专业攻关团队执行科研任务。协同创新中心、基金、研究所三元耦合,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市场配置资源。

创新点

(1)跳出原来多方共建的模式,创办NGO组织,从顶层设计上完全与国资隔离,体制机制创新

2)跳出传统天使投资、产业基金方式,力推知识产权基金模式;

(3)协同创新中心、基金、研究所三元耦合,将产品的熟化及开发在体系内完成,而不仅仅是给技术和项目团队以资金和基础创业服务。

(4)培育科技实业及科技园区。

 

最后,我们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未来十年的主旋律,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出现,不断把来自传统研发机构自身或社会的技术和成果进行转化,它们如何定位,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如何最大效率的运用资源,如何搭建模式机制,并与当地区域产业规划结合,都有很多可以创新和实践的地方,本文提供的方法论和案例仅仅是抛砖引玉,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总会找到新的方式与方法,创新没有“窘境”。

 

 

 

客户需求: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而言,需求就是指努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核心价值要素: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梳理,我们认为,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而言,体制身份、国资背景、品牌、资源、市场化程度、灵活激励机制、金融工具(包括基金)、完整创业服务、孵化空间、科技实业、科技园区、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团队活力等是他们解决需求的核心价值要素。

价值曲线:以我们目前调研过的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础,我们挑选了4家优秀的机构,列出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创新点,并画出他们的价值曲线。下图中就是这4家机构在上述价值要素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这4家机构都有自己明显的差异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