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QQ客服
  • 客服电话
    4008786641
  • 官方微信
  • 现代客服
返回顶部
.clear

媒体中心

Shendi.org

研发中心

Shendi.org

建设工程智能审核技术探讨

文章来源:iCity WUPEN作者:贾晨
时间:2020-04-13 15:44 访问量:
 
 
 

 贾 晨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技术应用科科长

本报告从四方面对“建设工程智能审核”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状分析

二、技术思路

三、技术探讨

四、未来展望

 

 

 

一、现状分析

1

政策背景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工程项目高效流转,促进改革落实,推动政府职能向简政放权、简审批、重监管、业务服务的方向靠拢。

2019年3月,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成立,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负责相关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的工作目的和内容在于落实自然资源和规划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于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方面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信息化支撑。

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全国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通知》,实现多规合一改进规划报批的审查方式。合肥市下发《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

  制度保障,确保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来说,从2018年到2019年,筹划了很多相关的工作,并且在今年下发了《关于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的实施办法》,包括协同管理办法、联合技术审查与指导的工作制度、对图纸报建编制内容和深度的规定。合肥市也在推动建筑产业化、装配式的发展工作。

2

信息化现状

目前主要是以合肥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报批一张图系统为主。系统包含电子报建子系统、规划业务办理子系统、图形审批子系统、辅助决策子系统、规划成果入库子系统、规划成果档案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内容。

3

项目筹备

基于数据现状进行数据治理,搭建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以及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正处于专家论证及准备实施阶段。

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存储建库、业务支撑服务等一系列内容。按照相应标准把各类数据进行汇集、处理、建库,从而为其他各类业务的办理提供支撑。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包括业务审批管理系统、自然资源空间管控与应用系统、事务管理系统、监督管监系统、分析决策系统等。定位是机构改革之后职能整合,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的新要求下,需要对业务进行融合,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和规划的业务体系,打通政务审批与内部管理,从根本上确保优化且高效的协作。

 

 

二、技术思路

1

为什么需要智能审核?

合肥市开展规划电子报批工作相对比较早,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一套成熟体系,但是只是基于二维数据前提下的标准化收集、技术性辅助审批,并没有达到与数据高效利用的水平。如何才能把原先电子报批在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整合中的进行高效利用?

a.建立统一标准,有助于设计成果规范化、可继承、能流通。

b.统一、高效、智能的审核端,简化环节、压缩时间。

c.图纸审核的精度、效率大大提高,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大降低。

着眼于未来电子报建产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非常深度的利用价值。

2

具体思路

标准引领——工具支撑——云端审查——融合集成

标准引领,建立在电子报批相关办法、导则和最新图纸编制内容和深度的规定等一系列标准文件的基础上。

工具支撑,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报建规整工具,包括数据调整、BIM模型轻量化。

云端审查,首先集中于电子报建,维持现有电子报建方式,如何将设计成果最大化且最快捷地上传到指定位置。也包括技术辅助,指标校核、三维辅助、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模型库。

融合集成,在技术层面及数据利用层面形成完美融合。

 

 

 

三、技术探讨

1

标准引领

规范化的数据资源是业务人员办公的重要依据,是信息化成果得以实现和推广的重要保证。

如何制定清晰、准确、严格的数据库用户标准?目前,方案图纸(效果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如果能够与建筑信息模型(总平面模型、单体建筑模型、地面模型、景观模型、相关贴图文件等),在未来智能审核里集成起来,那么项目从设计到管理,甚至到数据加工利用都会有质的飞跃。

《合肥市工程项目建设规划许可阶段报建图纸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是对设计内容的源头要求,保证规划报建过程中需要的应用落地,也是其他模型或者是数据文件要求的基本来源。

全流程模型一体化,积极推动一套图纸走到底、模型全流程审查。实现从规划报建、竣工模型到不动产登记的图纸一体化运营过程。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的内容里,如何将项目的内容从源头设计开始,能够标准化地走完一系列流程,是在相关环节进行时需要考虑内容。

2

电子报建

审核流程从改革后的行政审批环节进行挖掘,能够在相应的节点上准确地获取需要的材料。从意向用地到工程许可,到施工许可再到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

数据规整在原来电子报批时代,合肥的数据标准化收集还是做的相对比较完整,包括标准化规整、质检、二三维转换。

在BIM建筑信息模型方面能够利用插件和工具,达到更深化的报建成果,使施工数据平台,能够获取更详实的数据成果。

3

智能审核

实现基于BIM的创新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方案进行全面智能化管理。自动获取网上报建材料,自动进行总平、单体审核,并在系统中生成模型,出具指标校核生成报告。所有功能均在三维状态下使用,操作过程简便、直观、高效。根据审核结果对不满足标准规范的图形和数据进行修改,有效提升审批工作效率。

在智能审核的过程中,对建设用地红线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竣工测绘等电子图纸进行汇聚融合,提高电子图纸管理效率,推动图纸管理智能化。

以数据为基础,集成场景效果优化、三维城市浏览、辅助分析决策、运行维护管理等模块,搭建起服务于城市信息化管理的二三维一体化应用系统。实现三维的、动态的、具有属性数据灵魂的三维城市数据的综合管理与应用,打破了传统二维的规划管理与审核模式,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

规划成果自己能“站”

规划方案现场能“换”

规划方案随意能“变”

基于大场景对报建项目方案的分析,与总控规、地形图、红线图和现状图等全部相关资源进行叠加分析,最终生成报告。分析内容包括:控规叠加分析、控规用地分析、方案对比分析、天际线分析、日照分析。

基于报建项目方案本身,对照地方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检测分析,并最终生成报告。包括:间距检测、指标分析、日照分析、效果分析、结果分析。

以三维空间为基础,在其上进行报建项目方案会商内容的编辑与设计,通过图形标记、动画特效等方式对报建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三维的表达。包括:规划布局、区位分析、地下空间、消防分析、景观分析。

数据入库,报建成果入库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最终动态更新城市三维数据,通过三维平台共享至全市各行业。

云端协同,将规整工具、审核软件等放至云端平台,设计单位和审核单位可共享使用,更利于为全生命周期审核打造统一平台。

4

配套建设-省市县联动机制

县级、市级、省级平台之间构建联动机制,纵向上实现数据目录同步、数据资源共享。横向上实现与其他部门(水利、农业)的数据共享。

 

 

四、未来展望

1.指导县(市),统筹管理

依据各类规定,监督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校核、日照分析复核等审批相关的技术应用工作,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的新局面下,统筹各县(市)的城乡应用一体化。

2.落实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3.提升建设管理的精准性

精准控制指标核算、算量分析、成本核算等城市“生长过程”,提升城市智慧水平。

4.配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二三维一体化,全息化的表达方式,直观展示城市形象及特色空间,提升城市空间综合分析能力。

5.现状难点

与孪生城市对接,加强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的泛在物联感知,实现城市问题的准确判断、快速应对。

 

——贾晨

 

*版权已经专家本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