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QQ客服
  • 客服电话
    4008786641
  • 官方微信
  • 现代客服
返回顶部
.clear

媒体中心

Shendi.org

研发中心

Shendi.org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东南大学(连载-2)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作者:东南大学新媒体工
时间:2020-04-06 12:32 访问量: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云游”之旅: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第五站:南校门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的南校门

 

南校门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正门,建于1933年,由廷宝先生设计

 

南大门的门额上,曾经先后刻写过“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的字样。现在门额上的“东南大学”四个字采用的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字。

 

南校门现状

 

进入南门,两排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构成校园中轴线,整齐和谐地通向远方的大礼堂,孟芳图书馆与中大院两两相望,构建出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形成了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空间序列,将这所百年学府的巍巍风度尽陈于前。

 

中央大道

 

第六站:大礼堂

 

大礼堂位于校园正中,1930年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动工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后因经费不足一度中辍,朱家骅继仼校长后,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1931年4月底竣工。大礼堂檐口高度为16.7米,屋脊高度为31.2米,总占地面积为2042.2平方米。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的大礼堂

 

大礼堂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它坐北朝南,总平面为八边形,主立面采用三角顶山花与爱奥尼亚柱共同构图,属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大礼堂底层三门并立,并有三排踏道供行人上下。入口地面为白色水磨石,设回廊,门厅两层,里面设有一个豪华接待室,会议厅分为三层,总面积4320平方米。

 

初建时的大礼堂

 

1965年,著名建筑师杨廷宝主持设计了大礼堂两侧的加建工程,在两边各建了三层教室。扩建后占地面积达3594.7米,建筑面积达10339.7米。

 

大礼堂建成之后,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民会议即在这里召开。

 

大礼堂因其雄伟庄严的造型,不仅成为校标构成元素中当之无愧的“C”位,还被海内外校友视为母校的象征

 

1994年4月,台湾的中大校友余纪忠捐资107万美元对大礼堂进行修葺,使得礼堂焕然一新。

 

2002年东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又对大礼堂进行了翻修,并修涌泉池,时刻提醒东大人,感念父母养育,不忘社会资助,铭记母校培养

 

大礼堂现状

 

从艺术价值层面来说,大礼堂整体都表现出了建筑师的高度素养,是我国近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杰作,在全国高校中都是不可多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交融的结果

 

第七站:生物馆

 

国立中央大学生物馆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学校在筹划科学馆的同时,便有建筑生物馆的计划。经过校董会议的通过,由经济校董筹资10万元,洛氏基金会亦表示会赞助。

 

当时的郭秉文雄心大志,一心想把东大建成东方的“剑桥”,拟依次建设文哲院、工艺院、农艺院。后因为郭秉文被免职,最后除了生物馆按照原计划进行,其他都化为泡影。

 

左图为1933年加建成三层的国立中央大学生物馆,右图为加建了两翼的绘图教室

 

在今大礼堂的东南侧,与图书馆左右遥相呼应的有一幢建筑,即为生物馆,原为我国最早成立的(1921年)生物系的馆舍所在。

 

生物馆和孟芳图书馆两楼在校园入口中轴线的两侧,东西呼应,是校园核心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古典复兴主义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方的门廊,雕刻的恐龙图案,极富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是时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生物馆1929年建成,建筑为砖混结构,初为两层,占地面积1314.2平方米。1933年重修,加建为三层。1957年由杨廷宝设计加建了两翼的绘图教室,1958年完工。后经1988年、1996年多次扩建,2001年对建筑实施了修复加固。

 

中大院现状

 

如今的中大院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所在地。东南大学是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学科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发源地。建筑学科底蕴深厚,师承严谨,办学历史之辉煌,设计成果之丰硕,教学特色之鲜明,国际化程度之高,皆蜚声海内外。

 

这里涌现了许多建筑大师,中国近代建筑学四杰中的三杰杨廷宝、刘敦桢与童窩常年在此任教,学生之中人才辈出,戴念慈、齐康、吴良镛、钟训正、程泰宁、王建国、孟建民、段进等相继被评为院士。如今的建筑学院已有93年的辉煌历史,还在继续为中国和国际建筑界输送着栋梁之才。

 

中大院现状

 

第八站:梅庵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以后,江谦校长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在六朝松旁以带皮松木为梁架建起茅屋三间,取名梅庵。梅庵建成后,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木匾。

 

梅庵初貌(茅屋)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委在梅庵举行成立大会,推选国立东南大学学生吴肃、候曜为负责人。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1932年梅庵茅屋被拆除,1933年中央大学将之改建为砖混结构平房,作为音乐教室使用。建筑面积为212平方米,檐口高度为6.01米,砖混结构,墙面为石贴面加砂浆抹灰拉毛。另有地下室1层,房屋为南北向,平面布局采用内廊式,当时设有办公室1间,图书馆1间,大教室1间,小教室兼琴房4间。

 

 

在梅庵正面,有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于1947年6月9日题写的“梅庵”二字匾额,宽约2米,高约0.65米,字体遒劲有力,洒脱俊逸。后1980年代又经翻造,2002年、2010年又经翻修。

 

梅庵整个建筑中西结合,既有西式风格,又有中式风采,环境古朴典雅幽静,自成一局

 

梅庵现状

 

梅庵在中央大学的建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在后来社会主义青年革命运动史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价值

 

梅庵见证了学校光荣的革命史,见证了东大师生灼热的爱国情怀,现团中央和学校拟共同推动将梅庵建设成为团二大纪念馆。

 

在梅庵东侧,生长着古树六朝松。六朝松是东南大学的精神图腾,位于校园西北,相传为六朝遗株,高近10米,胸径1.4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六朝松见证了六朝宫苑的繁华疏落,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永乐大典》的编纂,更见证了学校辉煌灿烂的百年办学历程

 

俯瞰六朝松

 

梧桐东南语,建筑铸百年

今天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又将在崭新的百年里度过

她的第十八载光阴

对东大珍贵校园建筑遗产的

保护传承与永续利用

也正续写着新的篇章

 

 
 

 

“云游”之旅到此就告一段落啦

这些年岁久远的建筑

见证了我东每一步的发展

关于它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让我们一起守护、共同聆听!

 

部分图文来自《中央大学旧址的历史沿革研究(1902年-至今)》(王文娟)、《梧桐东南语 建筑铸百年——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遗产》(是霏)

配图摄影 | 杭添 李兴源 丛从 马筱蕾 逄康博

校史顾问 | 郭淑文

编辑 | 林凯贤

责编 | 蔡展豪